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南安军》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免费下载,共17页。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理解诗意。
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境,品读重点句,体悟诗人爱国之志和一片丹心。
作者简介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今江西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文天祥的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整体感知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 南北路,风雨 湿征衣。
出岭 同谁出?归乡 如此归!
山河 千古在,城郭 一时非。
饥死 真吾志,梦中 行采薇。
细读感悟
1、“梅花”和“风雨”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风雨”点明了环境的凄冷,烘托了作者被俘虏后的悲痛心情。
2、“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此归 !”两个“出”和“归”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两个“出”字说明了行程的孤单,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两个“归”字说明虽回到故乡,却身系拘囚,不能自由。
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两个“出”和“归”的重复对照,形成一种咏叹的效果,使得情感激荡起来。
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期盼和对元人的蔑视之意。
4、尾联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引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明诗人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愿与元兵合作的决心。
表现出其强烈的爱国情感,显示出民族正气。
课堂小结
通过对被俘北行途中景色的描写和感叹,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危亡之势的深沉忧虑,以及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 ... ...
关键词:南安军PPT课件免费下载,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