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朝天子·咏喇叭》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免费下载,共14页。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理解诗意。
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境,品读重点句,感受作者借喇叭、唢呐所描绘出的社会现实,体悟其中蕴含的深刻的讽刺意义。
作者简介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其作品清俊秀美,语言幽默,其中一些反映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百姓的悲苦生活。著作有《王西楼乐府》(一卷)。
写作背景
明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在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行船时常吹号来壮大声势,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家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来讽刺揭露宦官的罪行。
整体感知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 腔儿大。
官船来往 乱如麻,全仗 你抬声价。
军听了 军愁,民听了 民怕。哪里去辨 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 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 水尽鹅飞罢!
细读感悟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描绘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来地位地下。“腔儿大”,暗示宦官得权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
“小”和“大”的对比,生动传神地描述宦官小人得志、气焰嚣张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将来往扰民的宦官的船只比作密密的麻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官船数量的众多,描绘了宦官搜刮民脂民膏为官方所用的情景,表现了宦官集团对人民深重的压迫。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互文。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写统治者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从侧面反映了宦官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4、“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就是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家”“那家”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千家万家,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鱼肉百姓的罪恶,强烈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痛恨之情。
课堂小结
作者借咏喇叭,刻画出明朝中后期宦官在运河沿岸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社会现实。此曲立意新奇,描摹传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讽刺意义。
... ... ...
关键词:朝天子咏喇叭PPT课件免费下载,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