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免费教学课件,共18页。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疏通诗歌大意,鉴赏诗歌托物寄情的手法。
3、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了解无题多义性。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写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年少时曾前往玉阳山学道,与玉阳山灵都观一位女子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此诗相传应为写二人之间感情的其中一首。
无题,是诗歌的一个类别。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细读感悟
1、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指离别时及离别后二人心境的痛苦。
表现出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表现两人的情深意厚。
2、“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运用了哪些意象和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的离别伤感和相思之苦呢?
“东风无力”“百花残”营造了离别时悲伤凄凉的意境。在这里诗人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成为了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原因。
这两句诗以春蚕和蜡烛为喻,表现了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且在其中隐含着象征的意义,使它超越了爱情,具有了歌颂执着人生的永恒意义。
因此,这一联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春蚕和蜡烛的至死不渝的执着精神,引发了人们对这两句诗的多角度联想,现在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
4、颈联分别从哪些视角表达了思念之情?
上半句从女子视角,下半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相思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斑白,容颜憔悴。
下半句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大概也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无从排遣,愈发感到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暗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诗人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 ... ...
关键词:无题PPT课件免费下载,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