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PPT课件(第2课时),共32页。
合作探究
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两座山非常高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写愚公及其子孙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遗男“跳往助之”的情节?
遗男“跳往助之”,表示移山得到了邻居的支持,连小孩子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共同的愿望。从表达上看,这个情节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行文的单调。“跳往助之”四个字,把小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了出来,同时与后文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故事的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
①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解决了人和自然的矛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②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体现了寓言的特点。
读完课文,你认为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愚公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愚公精神就是知难而进,就是坚持不懈,就是脚踏实地。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精神。愚公的那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这种精神,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只有先学会愚公的实干精神,才会更成功,因为巧干的基础是实干。
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学后感悟
愚公移山,看起来很笨,可是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只要持之以恒,山总会被挖平的。面对质疑,他从没有产生要放弃的念头。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有愚公移山的勇气和决心,有顽强的毅力,直面困难,埋头苦干,这样才能真正地克服困难。
写作特色
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文中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愚公与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后代子孙和人民大众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怀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此外,文中还运用了衬托手法,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往返一次等内容,是为了衬托愚公的气魄和移山劳动的艰巨。
... ... ...
关键词:愚公移山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