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PPT免费教学课件,共20页。
学习目标
体会格律之美,感悟情感之美。(重难点)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感受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重点)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文集》传世。
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其诗多惊世之语,想象丰富,风格豪放飘逸。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二人在唐代并称“大李杜”。
探寻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朗读节奏为“二三”。首联语气平和,娓娓道来。第三、四、五、六句朗读时把握重轻读,抑扬顿挫。要重读“随”“入”“尽”“流”。重读的字音一般都是动词、副词或者形容词。
这首诗正是李白25岁第一次出蜀离家,仗剑东游,谋求政治出路时所作,那么,这时的李白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豪情万丈)在朗读时应该读出一种豪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精读研析
1.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答案 首联叙事,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赏析“随”和“入”的妙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答案 (1)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2)“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写远处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3.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中“怜”字的妙处。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 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感悟情感
1.这首诗的题目中有“送别”二字,那这是一首送别友人或亲人的诗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是。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所谓“送别”,是故乡山水送别诗人自己。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首诗描写诗人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想象大胆奇特,画面雄奇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小 结
本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 ... ...
关键词:渡荆门送别PPT课件免费下载,唐诗五首PPT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