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首页|PPT模板|PPT素材|PPT背景图片|PPT图表|PPT下载 下载帮助|文章投稿
第一PPT > PPT课件 > 语文课件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详细介绍: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共63页。

作者简介    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指社会中下层人员从事的工作及相应的技能和技术),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孔子,也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孔子,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作品介绍

《论(编纂)语》

1、编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2、内容: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3、结构:全书共二十篇,每一篇由若干章组成。

4、地位:“四书”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学的最为可靠的史料。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yì》《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 《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仁者爱人”。这种爱,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这种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次表现为“忠恕”,“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之,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

二,“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一种修养功夫,既包括克制私欲,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孔子认为,“为仁由己”,也就是说“为仁”主要是靠自己的修养功夫而实现。

三,“仁”是德性的统称。孔子说,“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此外,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的“仁”,与义、礼、智、信并列。四,“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礼”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孔子主张的“礼”就是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礼”起源和核心是尊敬和祭祀祖先。

周礼是周初确立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相当于后世的法律。

目的是为了“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礼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了解背景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安:舒适,安逸。 敏:勤勉。

于:对,对于。 有道:有道德的人。

正:修正。已:通“矣”,了。

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啊。”

文本探究

对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君子要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研读文本

试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①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②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文本探究

怎样理解文本中的”仁”

“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为此奋斗终生。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①未成一篑(kui):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②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③平地:填平洼地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研读文本

这句话蕴含了哪些做事和学习的道理?

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于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留下终身遗憾。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知:同“智”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事情的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不要看,不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动。”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根据本章内容,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推行仁?

①按孔子的说法,就要克己复礼。也就是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约束自我的行为。

②在人际交往中,彼此互相谦让、互相尊重、讲究礼仪,只有从“礼”出发,才能至“仁”。

③求“仁”在于自己,可以从眼、耳、口、鼻四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告诉颜回的只是一个入门的方法,即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去约束自我,同时注重使内心修为逐步达到庄严、诚敬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到达孔子所说“仁”境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研读文本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

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e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孔子说:“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诗》究竟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

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

①“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

“兴”,是说《诗经》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调动其内在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观”,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群”,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怨”,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

②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指出了诗歌这种文艺形式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这是历史上对《诗经》的作用所进行的第一次明确而全面的理论概括,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代许多理论家都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

任务一:找出文中关于“学习”的论述,汇总孔子的学习观。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安贫乐道,谨言慎行,学习有道,匡正自己=好学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朝闻夕死,追求真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见贤思齐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进,吾往也。”(《子罕hǎn》) 坚持不懈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文本中孔子的学习观:

目标:追求真理

态度:志于学、好于学

方法:见贤思齐,发奋勤勉,

坚持不懈,不耻下问, 读诗

任务二:《论语》十二章概括了君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尝试加以概括。

君子的品质:

任务三: 请阅读第2/7/9/10/11章,思考“仁”的基本含义?“仁”的意义作用?”仁“的实践路径?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仁“基本含义(第2/7章):仁爱、仁以为己任(推己及人)

(2)“仁”的意义作用 (第2/9章)“仁”为“礼”“乐”之本智者、勇者、问心无愧、不忧不惧

(3)“仁”的实践途径(第10章):克己复礼

(4)“仁”的实践路径 的具体要求

(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内容梳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

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研文读本文探本究

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 ... ...

关键词: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下载地址:

本站素材仅供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与本课相关的PPT课件:

  • 《论语》十二章PPT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PPT下载,共47页。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文中阐述了孔子哪些思想主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儒家精神在当今有何实践的意义? 智者、仁者----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

  • 《论语十二章》PPT优质课件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优质课件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优质课件下载,共30页。 学习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自主学习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 《论语十二章》PPT精品课件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精品课件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精品课件下载,共20页。 新课导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 《..

  • 《论语十二章》PPT课文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文课件,共59页。 学习目标 孔子及《论语》相关知识,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学习语录体散文的语言简练的特点 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之道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文学常识 孔子生平介绍,相关作品介绍孔子有关教育理念的了解论语..

  • 《论语十二章》PPT优秀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优秀课件,共48页。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包含学习目标、基础学习、初步疏文意、结合注释、畅谈体会、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等内容。 孔子是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他的思想精髓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

  • 《论语十二章》PPT免费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免费下载,共24页。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包含三维目标、精彩课堂等内容。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热门PPT课件
最新PPT课件
相关PPT标签